
“谢谢李总,你又来慰问老人了。”“别客气,今天是母亲节,这儿好多老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过来看看他们是应该的。”这是5月8日,五师双河市福利中心负责人郭静和八十九团工商联主席、民营企业家李建民的对话。
提起李建民,五师双河市很多干部职工都略知一二,他白手起家,创办民营企业,带动周边上百名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并极力回报社会,成为当地有名的创业能人、爱心人士。
2001年,35岁的李建民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筹资15万元创办了建民塑料颗粒再生厂。由于抓住了机遇,当年盈利20万元。第二年,李建民又筹措资金60万元建起一个小型养殖场,5年后,顺利发展,为李建民之后的发展积聚起财力和勇气。

八十九团工商联主席、民营企业家李建民在连队参加助农劳动(资料片)。
创建绿丰塑业 转型促发展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1 年,经八十九团党委研究决定将团场国有企业地膜厂与建民塑料颗粒再生
厂合并,成立非公有制企业绿丰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地膜厂职工留在公司上班,李建民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
公司成立之初,原地膜厂员工对非公有制企业性质认识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党员干部对公司生产漠不关心,致使公司生产滞后,效益低下。李建民深思,能不能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呢?
李建民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团领导,很快得到了团党委的支持,成立绿丰塑业党支部,原地膜厂党员干部吴国林任党支部书记,以支部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绿丰塑业党支部成立后,党支部一班人和李建民一同到员工家里走访慰问,认真倾听员工的所思所想,给员工分析和解释非公企业的性质。
“当时,我对非公企业特别不理解,还到团里去上访,李建民劝我说,你们的身份不变,照样是团场职工,工资保证比过去高,随后我就去上班了,李建民确实没食言,工资是过去的两倍多,还有其它的待遇,我退休的时候,李建民邀请我担任技术顾问,继续指导公司的发展。”退休职工薛彩虹回忆说。
好言一语三冬暖。在公司党支部一班人的领导下,原企业员工一个个走进工厂,加快生产,团场待业青年也闻讯赶来报名到工厂上班,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活力。
该团十四连职工陈旺明在连队承包10亩红提葡萄,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妻子是家属,经常患病,每年的医药费就得两三万元,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李建民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把陈旺明的孩子送进大学校门。在李建明的动员下,陈旺明成为绿丰塑业公司的一名职工。
七八年过去了,陈旺明成为绿丰塑业公司注塑车间的技术骨干。谈到李建民,陈旺明感慨地说:“李总是难得的好人,我到公司后,他派我到内地学习注塑技术,回来后他让我负责注塑车间的生产,现在我在公司熟悉多项生产和机械维修技术,每年收入都有六七万元,我会永远跟着李总干。”
在李建民的带领下,绿丰塑业加大科技创新,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服务求永恒”的企业宗旨,率先在五师双河市建成了生物降解膜生产线。
截至目前,绿丰塑业公司有滴灌生产线、地膜生产线、注塑生产线、拉管生产线等4条生产线。产品有各种规格农用生物降解膜、普通地膜、大棚膜、各类塑料周转箱、迷宫式高压滴灌带、食品包装袋、PE管件等,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带动该团及周边团场乡镇的70余名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

李建民给公司员工颁发年终奖励(资料片)。
成立合作社 发展养殖业
随着绿丰塑业公司和养殖场的不断发展,李建民有了新的打算。2014 年,李建民响应团党委号召,投资500万元成立了年繁育母牛300头、育肥牛1000头的“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30多名善于养殖和未就业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发展。
不知疲倦的人,迎接他的是胜利。为了发展壮大合作社,李建民起早贪黑,指导社员精心调制饲料,及时消毒免疫,联系市场。为了提高肉牛养殖的技术含量,他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养牛技术,系统地掌握了肉牛养殖技术,鼓励社员积极参加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养牛技术培训班。同时,他还不断引进优质牛,提高了出栏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当年,合作社出售肥牛500多头,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八十九团自主创业典型示范户。该团七连维吾尔族职工西热力,因家庭人口多,葡萄地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难。不过,西热力热爱养殖,有一定的养殖技术。李建民了解情况后,带着面粉、清油去看望西热力,并鼓励他加入到合作社发展养殖业。
当时,西热力好奇地问:“我只有五头牛,能加入合作社吗?”李建民说:“牛多牛少没关系,只要在合作社能认真养牛,我就给你发工资、分红。”5年后的2020年,西热力在合作社的牛发展到30多头,每年还有3万多元的工资和分红。
2016年,合作社社员坎德尔巴依突然生病,急需送医院检查,可他家里拿不出钱来。李建民知道情况后,二话没说,装上自己的银行卡,亲自开车送坎德尔巴依到奎屯医院去检查。“那次我在医院检查花了两千多元,都是李建民垫的,后来我给他还钱,他说这两千元你自己留着用吧,把身体搞好,才是最大的本钱。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他,只能好好地在合作社干活。”坎德尔巴依回忆说。
在合作社,李建民把每一名少数民族职工当作自己的好兄弟,手把手教他们学习养殖技术,教育他们如何才能增收致富。2020年,李建民在将自己的合作社转让给双河市“五元养殖合作社”时,每一个社员都有很好的家底,最少的也有 10 多万元存款,有的继续留在“五元养殖合作社”发展,有的到李建民的新公司上班。

3月15日,李建民在滴灌带生产车间向员工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资料片)。
投资新型建材 进军建筑业
有想法,就得有行动,李建民的绿丰塑业公司和“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走上正轨后,他的眼光更远了。2016年12月20日,在八十九团党委的支持下,李建民投资2600万元,注册成立了鑫鼎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厂域占地2.67万平方米,属于八十九团招商引资企业。
2017年3月,冰雪化去,李建民立即按照自己的规划,建厂房、购设备。为了公司的良好发展,在建厂之初就成立了技术部、生产部、材料部、经营部、财务部、环卫部等组织机构。高薪招聘有能力的驾驶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年5月,鑫鼎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主体建成,并立即投入运营。
公司拥有中联重科搅拌机组1组,其搅拌能力为180 立方米/小时,年生产能力可达 20 万立方米/小 时。砼运输罐车21台,泵车4台,车载泵1台,配备6个粉料物储罐。生产设备的运行操作全部为电脑自动化控制,建立了站内局域网,实现了合同管理,试验数据、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数据传输及交换的可追溯性。
公司运营后,李建民成天奔波在博乐市、五师双河市、阿拉山口金三角等各大建筑工地联系业务。由于李建民在博乐境内有着良好的诚信经营口碑,联系起业务来也是比较顺利,21台砼运输罐车从未停歇过,成天奔驰在20多个建筑工地上。由于有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公司运营5年来未对周围环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同时,公司80多名工作人员的工作调配、生活起居井然有序。
“2018年,在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中,我按照30年工龄提前退休了,李建民聘请我到他的公司当会计。李建民真是不简单,干什么都是亲力亲为,对产品质量要求特别严,对员工家庭的困难也时时记在心上,尽力去关心和资助他们,他的员工对他都很尊重,你说公司能运营不好吗?”八十九团原财务科科长孙胜举说。
鑫鼎公司厨师妥三虎说“:李总真是个大能人,他一个人管理着几个工厂,每个工厂的效益都很好,我每月七千多元的工资,离家也很近,随时都能回家看看,到哪儿还能找这么好的工作去!”
公司员工努尔扎提说“:我以前是‘兴农牧业合作社’社员,合作社转让后,我就到鑫鼎公司当电焊工,在家门口上班,一年有七八万元的工资,现在我有楼房,有小车,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这都离不开李总的关照。”
用心帮助他人 真情回报社会
李建民自主创业20年来,为15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先后向生活较为困难的少数民族职工家庭、八十九团小学、幼儿园等累计捐资30万元以上,资助9名困难家庭孩子读完了大学,赞助举办了双河市“绿丰杯”老年门球赛,多次赞助八十九团举办的篮球赛、乒乓球赛。
八十九团老干党支部书记金美丽说:“我们夕阳红舞蹈队的服装都是李建民资助购买的,我们很感谢他。”八十九团二连职工孙秀芝感谢地说:“在我女儿住院期间,李建民一次性捐款五千元。”
有人问起李建民帮扶的人有多少?他笑着说:“这个我从没算过,我经商这么多年来,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各职工群众对我的支持,这些恩情我永远记在心上。作为兵团第二代,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作为团场的工商联主席,我希望团场的各行各业都能快速发展。”
前不久,在双河市慈善协会召开的会议上,李建民以个人名义捐款3万元。
在创业路上,李建民也先后获得“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兵团首届“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被第五师双河市评为“劳动模范”“职工自主创业典型示范户”“农业战线科技示范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被八十九团评为“致富明星”“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十佳养殖能手”等。
今年3月19日,在团场的大力支持下,注册资金为2600万元的双博春鼎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破土动工。这是李建民的第三个规上企业。公司运营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年可上缴利税170余万元,为八十九团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可带动60多名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
(通讯员 冉双国)

来源 | 第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 王涵
责任编辑 | 李海霞 李芳芳
执行主任 | 毛艳
审核 | 何其标
轻创业,互联网创业项目,官方网站:ruyikt.com,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meng.com/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