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元一小时赚500,投资10元一小时赚500导师

这篇文章讲的是真人真事,主角就是夫子身边的朋友。

时间从2012年到2022年,大概10年左右时间,朋友确实赚到了不止1000万的现金,不是房子啥的不动产,都是实打实的现金。

朋友家确实是典型的普通:父母皆是地道的农民,一间瓦房,两三亩地、四五只羊,老婆孩子热炕头。

朋友今年38岁,农村人,高中学历,没有特别强的人脉背景,真正的白手起家,我觉得这算是典型的普通人。

夫子身边也有少数几个10年能赚到8位数甚至9位数身价的朋友,但他们家里要不是有人脉有背景,要么身处垄断行业,或者本身就有相当的资产,这对于真正的普通人来说不具备太多借鉴意义。

1.有想法

2012年前后,我当时在广州工作,跟朋友捯饬网络出行,虽然现在滴滴出行如日中天,但在当时滴滴、快的、嘀嗒出行、易到等各种打车软件竞争激烈,我们都觉得这一行折腾的好真能暴富,结果没成想最后被这一行给报复了。

同一年这个朋友找到我,问我要不要一起创业做图书出版和杂志发表,我当时一口回绝:一是没精力,二是觉得这真的是小钱,能有多大出息。

朋友在2012年之前一直跟着自己老板做图书出版和杂志发表,做了几年,也积累了一些圈里的人脉和各种编辑资源,好的月份,他一个月万儿八千是有的,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那个年代,这个收入属实也可以。

他的老板因为要改行做别的产业,建议他可以考虑以后专心做图书出版和杂志发表,不过这行苦,而且前期几乎看不到成果,但能熬住3年左右一定就能成。

朋友一听,自己农村出身,最不怕的就是体力活儿,自己一不不怕苦二不怕累,脑子还活泛,加上做生意心不狠人缘也不错,应该有戏。

他觉得老板的建议可以,于是一门心思就扎进了这个行当。

我虽然拒绝了他,但人家说干就干。

2.跑市场

这个行业有点儿像的“C2C”,类似于淘宝,朋友是中间商,一方面需要打通上游所有的图书、期刊发表资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的开拓下游各种客户群体。

但不管是拓宽“上游”,还是开发“下游”,属实是个辛苦活儿,冬冷夏热还要四处跑。

朋友印了名片,留了自己的业务内容和联系方式,各种机构、学校、医院就开始跑“业务”,逢人发名片,介绍业务、联络感情。坐火车、搭汽车,足迹踏遍了山西、山东、陕西、河北、河南、安徽等北方很多省市。

期间遭遇过被管理人员赶,被接名片的人骂,被保安撵,这些属实都是家常便饭。

最开始的一两年,客户零零星星增加,在跑了2年左右的时候,他的客户群体开始渐渐壮大,但算上他自己的各种出行、住宿乱七八糟的开支,收入较以往却不增反降,他依然坚持下来了。

第3个年头,他手机微信的客户已经快接近5位数,后来买了4、5部手机,每天所有的时间都在回复客户的需求,下单、联系、沟通、赚钱。

度过了瓶颈期之后,他的发展之路就顺了:以前都是他找客户,后来都是客户找他。

3.转行了

2022年的时候,我出国前,我俩一起吃饭,我给他算了笔账,我说你现在手里至少大几万的精准客户,我也不多说,咱算算:算你手里2万个客户,每月大概10%的购买率那就是2千人,每个客户你只赚他们100元,这一个月就是20万,一年就是200多万啊,刨除各种人力成本,1年100多万是有的。

他笑笑不说话,说我不能这么算,有的时候也就赚客户个三五十元,有的客户甚至不赚钱乃至赔钱,不过客户量实在太大了,实际的客户数量确实远远超过我所推算的。

他自己也说做到第3年,钱不断增多的时候,看着银行每个月大几十万的流水,后来多的时候,都是上百万,自己和家人都吓得要死,从没见过这么多钱,担心这会不会有人查有没有危险啥的。不过这么多年一直这么做,渐渐就都习惯了。

2019年前后的时候,他在自己生活的北方小城市全款三百多万买了套别墅,装修花了接近小一百万,给自己买了辆奔驰,给老婆买了辆宝马

我们吃饭的时候聊天,他已经表示决定金盆洗手慢慢退出这个行业,决定转行,生意都交给家人和朋友。我惊讶的问他为啥?

“主要存在身份认同焦虑,其实有了钱就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自己学历不高,自己从事的行业也不算不上光彩照人的行业,更没法儿进行规模化运作,因为规模化运作的最后都出事儿了。

自己学历受限,没法儿公司化作战,现在同行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有了一定的身价,但博得社会地位不是一般的难,自己想要去从事一些更光亮的行业,这是自己改行的初衷。”

我说你也赚到了很多体制内的人努力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做好规划和配置,就在这个小城市里基本上一辈子可以不愁吃穿,为啥心心念念总想要个身份,他回复我你没法儿理解,真有了钱没法儿不想要更好一点儿的身份和地位。

再后来就是我出国,他真的去从事他希望能够改变自己身份的行业了,至于结局如何,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其实,类似于所有的财富故事一样,他的致富故事只在特殊的时代大背景下才有效。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行业细分的领域,都有相对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

体制内的朋友,要么没有时间和精力,被工作捆的死死的。

体制外的朋友,要么被困在无尽循环,被工作磨光了锐气。

只有极少数人,能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脱颖而出。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是我身边普通人的财富故事,但从他身上,我也看到了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经历着这样的循环:

体制内的“穷人”总是希望想方设法赚更多的钱,体制外的“富人”总是渴望获得体制内的身份能够体面“上岸”。

轻创业,互联网创业项目,官方网站:ruyikt.com,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1889753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meng.com/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