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今天的课堂上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

之所以说它有意思,是因为学生不同寻常的表现。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上学期末因为疫情的原因,早早地进行了进行了线上教学,也早早地放了寒假,度过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将近50天的寒假。所以上学期末并没有进行期末统一测试。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但为了检测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情况,也为了帮助学生收心?(被糟糕的成绩打击到了就会奋发学习了?我不敢肯定。)开学不久就进行了一次统一测试。今天我终于批改完试卷。这是背景。

下午第三节是五年级一班的课,我踏着预备铃声走进教室。结果迎接我的是两个男生,他们面向全班同学喊到:“快,我们来迎接老师。”接着做起了“唱跳Rap篮球”的那一套动作。其实我能理解学生接触这个梗觉得好笑然后去模仿去取笑,但我并不喜欢学生这样哗众取宠。而且一班的孩子向来稳当,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会如此“放荡不羁”。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我“假笑”着把他们轰了下去。

这是第一波。

紧接着我看大家桌面空空,连课前准备都没做,就请大家把科学课本和活动手册拿出来摊在桌面上准备上新课。

结果大家吵开了,像受了什么刺激似的。此起彼伏的“忘带了”“忘带了”…甚至一个平时课堂上特别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女孩小z,直接来一句:“我没有科学书,哼,我就把语文书摆上来。”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这可把我气笑了,娃娃们这是怎么了?集体吃错药了?

我没吭声,静静地看着他们,看他们还要“作什么妖”。

结果就等来了第三波。

班长直接大声来了一句:“老师,王xx骂你是白痴。”

我愣了一下,短短十几秒的时间大脑疯狂地运转:我该说点啥,该怎么回应才能缓解尴尬呢?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且不说王xx是我的课代表,很稳重也很积极的一个大男孩儿,我们相处了三年,孩子人品性格那都是没说的,他没有特殊理由不会用这种词来说老师。再者说我也不会因为孩子说我一句什么就觉得心里有疙瘩,被别人说一句也伤害不到我,也没什么好在意的。但又觉得说这个事情不管是不是给学生传达了一个不好的信号,那就是可以随意辱骂老师?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纠结再纠结,我抬起头假装带上痛苦面具:“李xx(告状的班长),你这妥妥地低情商啊,你这直接对我造成了二次伤害,我太难过了。呜呜…”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全班同学都笑了。

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你们今天是要考验我的临场应变能力吗?给我制造了三个难题。用烂梗欢迎我,不准备上课用的书,还要小儿科语言攻击。我是不是应该生个气啊?不然都对不起你们的`精心`准备啊。”

学生接着笑。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我,你会不会生气?”

有的学生开始面露愧疚之色,小z也默默把语文书拿下去收到了桌洞里。

大家都安静下来了。

“好了,今天的玩笑就开到这儿,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堂你来我往的趣味科学课得以顺利进行。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我不知道我这样处理对不对,与学生相处真的随时都在调动大脑疯狂思考:他这样做是故意的?是无心的?心情不好?遇到什么困难了?单纯调皮一下引起我的注意?是不是应该更关注他一点?……

回到办公室,刚好他们班班主任在,就当玩笑把这事儿跟她交流了一下。我说不要处理什么,孩子可能一时不对付,我们不能苛责。但她还是决定去问问骂人那事儿是不是真的,我也就没拦着。

过了不多会儿,我的课代表王xx,一米六几的大高个儿,哭着鼻子来跟我道歉。说他不是故意的,真心对不起。我看着他真诚的眼神,豆大的泪珠,怪心疼的,安慰了他:“你真是个自尊心强知错能改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老师接受你的道歉,这件事就这么过去吧!”

他用力点了点头,“那老师我去上课去了。”“好的,88。”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这件课堂小插曲就这么过去了,我觉得有趣,又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忍不住记录下来。

我想起之前看的一位心理教师书里的一个案例。

大家公认的调皮捣蛋的男孩小A,在她的课上也“不出意外”地表现起来:趁她回头写板书,开始五官乱飞,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

这自然引起了全班一阵哄堂大笑。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这位老师真的是淡定从容,她微笑着问:“看起来你很会跳大神,是不是跳得很灵啊?”

小A不但不为所动,还仰起头觉得自豪:“是啊!”

老师继续发招:“那你上讲台上来跳大神,祈祷我们全班同学都考一百分好不好?”

小A得寸进尺,马上就要上台。

老师这时候话锋一转:“但是如果全班有一个同学没有考一百分,那就说明你跳大神不灵,大家都要责怪你了。”

全班同学一副看好戏的表情。

小A刚伸出来的脚犹犹豫豫着缩了回去。

课堂继续,几次小A想犯“老毛病”,都被那位老师富有深意的眼神的笑容“劝”没了。

当然,下课后这位心理老师对小A进行了心里咨询和疏导,还配合家庭一起采取一些方法慢慢纠正了孩子的不良学习和课堂习惯,孩子慢慢变得更好。

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小品《方言与普通话》剧本

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语言的艺术,还有教师课堂应对的机智。

如何幽默地化解课堂尴尬,如何在不大吼大叫甚至言语侮辱惩罚伤害孩子的基础上解决课堂管理问题,还真是一门大大的学问。

而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

轻创业,互联网创业项目,官方网站:ruyikt.com,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1889753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meng.com/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