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贵州,大街小巷弥漫着辣椒的香味,人们争相购买一种名为“老干妈”的辣酱。
作为老干妈辣酱的创始人,陶华碧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巅峰,老干妈占据辣酱的半壁江山,成为国内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
随着老干妈风靡全国,陶华碧逐渐被人们称为“国民女神”,人们十分好奇,这位中年丧夫、目不识丁的妇女,是如何把辣酱做到传奇的地步?

最辉煌的时候,老干妈日销售量突破130万瓶,年营业额达到54亿元,庞大的数字令人震惊。
可是到了2022年,贵州公布的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老干妈首次跌出前十名。
人们对老干妈的差评接二连三,说口味大不如从前,销量急剧下降。
不仅如此,陶华碧的两个儿子也出现问题。大儿子李贵山投资烂尾楼,小儿子李妙英经营不善,险些砸了“老干妈”招牌。
种种危机下,已经退休的陶华碧不得不出山挽回声誉,但是年过70的她能否力挽狂澜,拯救老干妈日益下滑的口碑?
一、凄苦的前半生
1947年,陶碧华出生在贵州大山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她的到来让家里凝重的氛围更加严重,她的父母亲一直盼望生个儿子,可是到了第八胎,依旧是个儿子。
上面有七个姐姐的陶碧华根本不受宠爱,平日里除了打猪草还要下地干农活。
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陶华碧没享受过童年的一丝快乐,加上家里贫困,她更没有机会读书写字。

为了能够填饱肚子,陶华碧经常跟着姐姐们上山挖野菜、摘辣椒。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贵州人基本上依靠辣酱度过艰难的岁月,所以陶华碧从小就会制作辣酱,她做的辣酱十分受家里人喜欢。
直到1967年,20岁的陶碧华在其他人的介绍下嫁给一名地质普查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丈夫是个读书人,性格温柔,两人的婚姻幸福和美,没过多久,陶碧华便生下两个儿子,夫妻俩定居贵阳。
本以为生活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没想到上天跟这个平凡的小家庭开起了玩笑,丈夫因为长年累月在工地干活,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当时家里每个月有30块钱的收入,28块钱都用在治病上面,所剩的几块钱根本不够维持基本的开销。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陶华碧到工地上干起男人的活,扛黄泥、抡大锤,不怕苦不怕累,只想着能多挣一点,撑起家里的重担。
但是丈夫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熬不过病痛的折磨,留下陶华碧和孩子,撒手人寰。
二、生活所迫,做起生意
孤儿寡母,没有依靠的陶碧华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为了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她想尽一切能挣到钱的办法。
起初,她走街串巷卖米豆腐。
米豆腐作为贵州的特产,家家户户都喜欢吃,并且陶华碧手艺不赖,做出来的米豆腐香味扑鼻,销量不错。
但是做米豆腐是一项力气活,需要磨米浆,陶华碧每天半夜开始磨,天不亮就挑着担子出门卖。

长此以往,她的落下严重的肩周炎、颈椎病,一到刮风下雨天,就疼得难受。
赚到钱的陶华碧也不觉得苦,坚持几年后,她打算开一家店,做些小生意。
于是,42岁的陶华碧拿出所有积蓄,在贵阳南明区龙洞堡的街上,开了一家卖冷面、凉粉的小店。
其实,这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地方根本算不上一个小店,没有楼面,就连遮风挡雨的砖头都是陶华碧在工地上一块块捡来的,顶多算是一个小摊。
不过,陶华碧给它取名为:“实惠饭店”,她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拥有一间像样的店铺,目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

陶华碧做生意讲究实惠,她知道来店里吃面的大多数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所以卖的面份量大、价格便宜,而且她自创的辣酱味道独特,吃过人的都愿意来第二次。
加上小店的位置在一所小学旁,学生们放学就到店里吃面,一来二去,实惠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并且陶华碧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有些学生家里穷吃不起饭,她知道后,免费给他们管饭。或者有些学生暂时拿不出面钱,她也让赊账,日后有钱再补上。
陶华碧的大度与善良,赢得大片学生的喜爱,大家都亲切的叫她“干妈”。
面对嘴甜的孩子们,陶华碧发自内心的高兴,将每一个来店里的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

心地善良的人自然有福报,实惠饭店的位置因为街道规划成为了主干道,人来人往流量大,陶华碧的生意越做越火爆。
只要往实惠饭店路过的客人闻见辣酱的香味,都会忍不住留下来吃一碗面。
时间一长,实惠饭店成为附近人气最旺的小吃店,大家排起长龙也要尝一尝辣酱的味道。
不过,当时的陶华碧没有意识到辣酱的重要性,她以为大家来店里是因为面好吃。
所以有一天,陶华碧身体不舒服就没有准备辣酱,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客人一听说没有辣酱纷纷跑出小店,去其它摊位上吃。

陶华碧有些不敢相信,她跑去其它摊位一看,发现有辣酱的摊位人满为患,而且这些摊位使用的辣酱正是她平时卖的辣酱。
陶华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家是冲着辣酱来吃面的,没有辣酱,面就没有灵魂,大家也不吃了。
周围的邻居见状,干脆劝她直接卖辣酱,毕竟大家都是冲着辣酱来的,有没有面条无所谓。
一开始陶华碧有些疑虑,因为实惠饭店好不容易做起来了,让她关门卖辣酱,有些舍不得。
直到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她买辣酱之后,陶华碧才决定关掉饭店,改为卖辣酱。
三、“老干妈”的诞生
49岁的陶华碧找村委会借了两间厂房,招了40名工人,开始了制作辣酱的创业生涯。
起初,一切都是困难的。
厂房里没有先进的设备,只能依靠双手剁辣椒,刚来的工人害怕辣椒的汁水溅到手上,根本不敢使劲剁。

陶华碧见此情形只能亲自上手,员工们见到老板都不害怕,也不好多说什么,跟着一块卖力干。
在陶华碧的努力下,辣酱一罐接着一罐的生产出来,但是厂房的生产量远超摊位的需求量,剩下的辣酱又该怎么办呢?
为了将厂房的辣酱全部卖出去,陶华碧想到一个办法,她用竹筐装着辣酱,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推销。
虽然陶华碧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在销售方面有特别的天赋,也许这就是她日后成功的秘诀。
陶华碧拿着辣酱走进一家又一家的商户,她告诉老板,自己的辣酱可以先放在店里卖,如果有人买再付钱,没有人买可以退货。

依照这个办法,陶华碧收到越来越多的订单,向她订购辣酱的老板数不胜数。
订单一多,厂房就需要大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就需要陶华碧考虑包装问题。
刚开始,装辣酱的瓶子是陶华碧从玻璃厂老板那里捡来的。本来老板不愿意给,但是架不住陶华碧的软磨硬泡,才同意她时不时过来捡点拿去用。
如今厂房订单,再去捡点瓶子怕是不够用,陶华碧想了想之后,直接给玻璃厂老板打电话,告诉他自己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随着销路的打开,辣酱的知名度逐渐上升,陶华碧想起从前学生们叫自己“干妈”,如今年纪大了,人也老了,索性就给辣酱取名为“老干妈”。
名字是有了,但陶华碧总觉得少点什么,她仔细思考一番后,特意穿戴围裙去了一趟照相馆。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陶华碧正襟危坐,灯光一闪,表情略微严肃的照片就形成了。
这张照片被陶华碧印在外包装上,成为老干妈独一无二的商标。
到了1996年,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这款风味独特的辣酱迅速风靡全国,只要尝过老干妈的人,无不被它浓郁的辣椒香味征服,成为居家必备、馈赠亲友的良品。
除此之外,陶华碧趁热打铁,依次推出风味豆豉、香辣菜、鸡油辣椒、风味豆腐乳等20多个新品,老干妈成为国内生产辣椒制品最大的企业。
老干妈声名大噪,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仿制品。像什么“老干爹、老干娘”统统涌入市场,试图分走老干妈的一杯羹。

尤其是一个湖南生产的“老干妈”,它不仅外包装与老干妈相似,就连味道也相差无几。
好在陶华碧产权意识强,每年拿出几百万去打假,而她与湖南老干妈的官司更是打了三年。
当时所有人都劝陶华碧算了,但是经历过种种困难才创立起老干妈的她怎么肯轻易认输,最后官司赢了,湖南老干妈注册的商标被撤销。
陶华碧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其中的辛酸只有她知道,她绝不允许任何不良企业剽窃老干妈的成果。
因为这场官司,老干妈声名远扬,陶华碧身上的韧劲令人折服,但是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坚持的三不原则:不贷款、不上市、不融资。

四、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招牌
短短几年,老干妈企业的产值达到5000万,陶华碧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来找她融资的公司不下百家,不过都被她直接拒绝。
就连银行亲自送上门的贷款,也被陶华碧婉拒。
在她看来,企业不贷款是最大的底气,她不愿意企业上市后,各方入股,老干妈成为背债的躯壳。
因此,陶华碧在两个儿子接手企业后,经常叮嘱不要上市,但是两人有自己的想法,在风平浪静的老干妈掀起了一层层水花。

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原本在地质队工作,他以帮母亲分担为由,辞掉工作进入企业担任总经理。
而小儿子李妙行看到哥哥坐上经理之位后,嚷嚷着也要进入企业。
看着两个儿子接手自己的事业,陶华碧只好退居幕后,让他们施展身手。
按理说,两个儿子文化水平,管理公司应该比陶华碧容易才是,可是短短几年时间,老干妈企业变得乌烟瘴气、面目全非。

李贵山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他不甘心老干妈现有的产业,拿着账面上的资金投资起房地产、酒店。
李贵山根本不适合投资,他投资的项目全打了水漂,可他依旧不信邪,打着老干妈的旗号,投资了一个名为“云润天阳”的房地产。
就在他沾沾自喜的时候,云润天阳因为多次延期无法交房,成为了烂尾楼,诉苦无门的业主们发现了作为投资者李贵山的身份,纷纷把气撒到老干妈身上。
老干妈无辜躺枪,一波接着一波的舆论袭卷而来。无奈之下,陶华碧只好出面回应:“李贵山的个人行为,与”老干妈企业无关。”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是有依据的。本以为大儿子不争气,小儿子总该不让人失望,但没想到他更离谱,直接砸了老干妈多年的招牌。
李妙行为了增加收益,直接将辣酱使用的贵州辣椒换成便宜的河南辣椒。
河南辣椒辣味淡,远不及贵州辣椒香味浓,换掉辣椒就等于抽掉辣酱的灵魂。
而且厂房里再也不是人工剁辣椒,全部被冰冷无情的机器替代。
这样的辣酱消费者怎么会买单?差评如潮水般向老干妈涌来,大家纷纷喊话“味道不如从前”,销量急剧下跌。

加上管理不当,一名员工偷偷将配方泄露给另外一家企业,老干妈损失接近1000万。
祸不单行,贵阳厂房年久失修,导致失火,老干妈三分之一产能受损。
种种危机之下,陶华碧不得不停止清闲的生活,出来救场。
她将辣椒全部换回来,并严格检治生产工序。
她深知,有质量才有市场,奈何两个儿子死活不明白这个道理,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五、开直播挽回声誉
2022年,在贵州公布的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上,老干妈企业已经跌出前十名。
要知道,早年的老干妈可是与茅台齐名,位列榜首,如今下滑得如此厉害,其中的酸楚,恐怕只有陶华碧明白。
为了挽救老干妈破损的声誉,年过70的陶碧华开始在抖音直播带货。
虽然直播的时候大多数是录屏,但陶华碧白发苍苍出现在直播间里时,网友们还是会觉得有些心疼,毕竟年纪这么大还要操心,真是不容易。

直播三个月的时间里,老干妈账号大约赚了100万,这对一个诺大的企业来说,算不上是好看的数据。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忍,想要做好一个品牌,需要花几十年的功夫。但是毁掉一个品牌,只需要几件坏事即可。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陶华碧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都不曾失败,两个儿子一出场就砸了招牌,可谓是令人唏嘘不已。
轻创业,互联网创业项目,官方网站:ruyikt.com,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meng.com/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