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美丽的天野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35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35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35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全书——”。
这是捷克作家郝拉巴尔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一书的开首语。
1993年3月,在《世界文学》杂志第二期上,全文刊登了这篇小说。这一年也是郝拉巴尔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开始传播。这是由于这篇小说问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捷克只能从地下出版社出版。到1989年12月才得到官方正式出版。1997年1月,作者去世。
郝拉巴尔生于1914年。1946年获得布拉格查理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但是,郝拉巴尔就像卡夫卡一样,同样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但郝拉巴尔一辈子好像没有做过与法学,尤其是法学博士有关的工作。他一生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大部分是底层劳动阶级的工种,比如铁路工人,商品推销员,钢铁厂的临时工以及废品收购站的打包工。
尤其是1955年10月郝拉巴尔转换了一个新的职业—–到国营废纸收购站工作。作为布拉格一区焦街4079号工作间的一名废纸打包工,一直工作到1959年2月。这段工作经历与他写作《过于喧嚣的孤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废品收购站的工作,就不会有《过于喧嚣的孤独》。这是郝拉巴尔最为钟情的作品,就像他说过的,也许我仅仅是为了写出《过于喧嚣的孤独》才活着和写作的。
废纸收购站与一部世界名著就这样建立了关系。
一位法学博士与废纸打包工,这几乎是风马不相及的两个职业,在一个奇妙的时间又在一个奇妙的国度,建立了他们的友谊。
如果说,一个废纸打包工写出了《过于喧嚣的孤独》,是谁也不相信的;但它确实是一名“废纸打包工”写出的作品。
很久以来,在孔网上面,我看到很多网友在废品收购站的收货经历。并贴有大量的图片,对我对其他人都是一种诱惑。今年搬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一些废掉的垃圾如废纸之类的。几方打听,才知道我们这个城市的废品收购站的所在地址。这是目前我知道的唯一的收购站。那里的废品收购价格也高于我们平常的价格。至于有价值的书,老板说,咱们这个地方至少有七八家都来我这里收购,价钱是我收购废纸价钱的两倍。我那天也在那里淘了几本书和杂志。
我记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当时大部分的工业企业都停工闹革命了,整个国民经济几乎陷于瘫痪。在我家附近,有一个造纸厂,那里有一个造纸厂的废书废纸存放车间。有各种各样的图书。他们都用来打纸浆了。我们那时候就跳进高高的围墙,进到那个车间,挑选我们各自需要的书籍和其他可以玩耍的东西。然后溜之乎也。
2006年6月27日我在日记中记录:晚上看电视《传奇故事:创业》,讲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高文军休学创办废品收购公司的事迹。高文军无疑看到了废品收购里面的机会。
从高文军到郝拉巴尔,从硕士到博士,再到我们众多的从废品收购站收购图书的朋友,芸芸众生,都是在这废纸废书收购中淘得自己的欢喜。
从普通生活中取得我们的快乐,从废纸堆中淘得我们的知识和财富,谁又不是这样呢?!





轻创业,互联网创业项目,官方网站:ruyikt.com,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meng.com/2248.html